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今日,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影石創新”)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全景運動相機領域的標桿企業。其創始人、90后創業者劉靖康,也憑借這一硬科技企業的崛起,成為新一代創業者的典范。
影石創新代表了中國企業在高端影像技術領域的突破,也為基石資本等投資機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作為主要投資方之一,基石資本憑借對硬科技賽道的深刻洞察,精準捕捉到了這一高成長性企業。
基石資本執行董事、影石創新項目負責人周偉納表示:“投資的核心在于把握企業的成長性。”數據顯示,2018年,影石創新營業收入2.58億元,凈利潤0.18億元;而到了2024年,其營收已達到55.74億元,凈利潤9.95億元,6年間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增長逾20倍、逾50倍。
據了解,基石資本2019年對影石創新投資約5000萬元,當時投資估值為18億元左右,如果以影石創新IPO發行價47.27元/股計算,基石資本這筆投資回報將達到10倍。
近日,就影石創新的成長路徑、消費電子行業的投資邏輯,以及未來的投資機會,周偉納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的專訪。
影石創新開創
全景運動相機品類
“消費者有著記錄、表達、分享等基本需求,但往往無法具體描述所需的產品形態。因此,消費電子市場是由產品創新驅動需求的市場,這要求創業者具備產品定義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周偉納如此總結消費電子的核心投資邏輯。
他舉例稱,從拍攝設備的演進歷程可以看出,雙反、單反、微單、手機、無人機、運動相機、全景相機等每類產品都創造了獨特的拍攝方式,每一種新的拍攝方式都代表著一個全新品類的誕生。這些產品的本質都是在以創新的方式滿足消費者記錄和分享的基本需求。
周偉納認為,作為一個消費產品,特別是電子消費品,進入已有需求的紅海是很容易跌入競爭陷阱的。但如果能夠通過產品創新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則是一個新的藍海。
在他看來,影石創新就擁有絕佳的產品定義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影石創新擁有一個以技術創新為本的90后年輕團隊,他們重新定義了全景相機與運動相機,并開創了全景運動相機這一全新品類,創造性地實現了其他相機做不到的功能:包括拍攝無死角、先拍攝后取景等,讓用戶的注意力回歸到運動本身;還有‘隱形自拍桿’‘小行星’‘子彈時間’‘自動剪輯’等創意功能。這些創新改變了用戶的拍攝習慣,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記錄和分享的方式。”
“在成為全景運動相機細分市場的龍頭后,團隊憑借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產品規劃能力,展現出強大的品類擴展和市場突破潛力。”周偉納表示:“團隊自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全球化戰略,展現出卓越的全球視野和國際市場開拓能力。”
從營收上看,影石創新在面臨眾多競爭者的挑戰后,仍然能夠保持營收的高速增長。2024年公司全年營收55.74億元,同比增長53.3%;凈利潤9.95億元,同比增長19.9%。
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顯示,成立僅十年的影石創新已六年蟬聯全景相機領域的全球榜首,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影像品牌。
消費電子行業由產品驅動
對基石資本而言,以影石創新為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是其龐大的硬科技投資版圖中的一角。而周偉納對這個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
“企業定義產品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周偉納再次強調:“真正具有價值的產品往往能定義新的品類或使用場景,這是非常稀缺的能力。”
周偉納可以通過企業的產品是否“好用”作出直觀判斷。“產品就是企業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用戶體驗和易上手度反映出公司技術與設計的綜合實力。”
在接觸了大量初創企業后,周偉納對創業者提出了建議:“如果創業者一開始就盯著大市場跑,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初創團隊應先在細分領域深耕,一旦建立了領先地位,再考慮向外擴展。”
在采訪中,周偉納多次提到創業公司如何與大廠競爭。周偉納認為,大廠擁有充足的資源和人才,但往往只有一個部門負責新產品,缺乏直接的激勵和充分的資源投入;加之消費電子領域品牌忠誠度并不算很高,產品功能一旦創新乏力也難以留住用戶。相比之下,小型創業團隊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產品上,決心和戰斗力都非常強。
智能眼鏡和機器人
前景廣闊
自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后,消費電子行業鮮見現象級的產品。而對大多數投資機構而言,消費電子如今也不是熱門賽道。但對周偉納而言,這個行業仍然存在相當多的投資機會。
“人工智能與硬件的結合是最重要的趨勢。”周偉納認為,誰能把AI能力更好地嵌入到實體設備中,誰將在市場占得先機。
他判斷:“消費電子未來最大的機會是智能硬件,而智能眼鏡可能會是下一個智能手機級別的市場。”
國際知名數據機構IDC于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智能眼鏡市場的出貨量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280萬臺,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市場的出貨量預計將突破275萬臺,同比大增達107%。
“目前國內市場已經上市的智能眼鏡,更多的是AI眼鏡,即用眼鏡提供一些簡單的功能,如實時翻譯、信息顯示等。但從產品體驗上看,仍然有很多提升空間。在海外,Meta推出的智能眼鏡在智能化方面做得更好,這也是它在海外市場備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周偉納說。
除了如今火熱的人形機器人,周偉納還看好情緒價值型機器人,如陪伴型寵物機器人。
“未來產品會趨向于‘智能化機器人’這種形式,將AI芯片與機械結構整合。而陪伴型機器人目前已經有成熟產品。我在今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看到一家日本公司開發的‘數字寵物’機器人,能夠和人類進行互動。盡管沒有實際功能,但能帶來情緒價值。這些寵物式機器人雖然用途有限,但正體現了一種新的產品方向:提供陪伴和驚喜,從而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這類產品制造門檻不是非常高,但通過提供高質量陪伴,對消費者而言仍然非常有吸引力。”周偉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