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交所上市的后備軍,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數量持續增長。根據Wind統計,截至6月14日,年內新掛牌企業數量達151家,同比增長五成。其中,有近70家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過45%。數據顯示,新掛牌企業有24家去年凈利潤超過1億元,23家營收超過10億元,顯示出良好的業績。
開源證券數據顯示,今年新三板掛牌企業實現了高質量擴容:前5個月在新三板掛牌企業中,去年營收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10.29億元和5.17億元,高于北交所同期營收的均值和中位數6.83億元和4.02億元;歸母凈利潤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6596.93萬元和5342.62萬元,高于北交所同期歸母凈利潤的均值和中位數4211.35萬元和3295.64萬元。
在今年新三板新掛牌企業中,廣州醫藥的營收、凈利潤均位居新掛牌企業榜首。公開資料顯示,廣州醫藥主要從事醫藥批發和零售業務,公司去年營收546.05億元,凈利潤為5.78億元。廣州醫藥去年的營收在新三板僅次于鋼銀電商,超過了北交所營收最多的貝特瑞。
犇星新材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位居第二,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4.62億元,凈利潤為3.92億元。營收位居第三位的是金龍稀土,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43.72億元,凈利潤為2.296億元。
在北交所開市后,新三板掛牌數量穩步增長,2021年至2024年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分別為91家、270家、326家和350家。
今年,監管層不斷出臺政策推動北交所、新三板高質量發展,提升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和服務能力。5月21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小微企業開展股權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規范成長后到北交所上市,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帶動同行業、上下游小微企業共同成長。
北交所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陣地,創新層企業則是北交所上市后備軍。根據規定,北交所上市門檻之一是“發行人為在全國股轉系統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這意味著新三板創新層是企業登陸北交所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