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OPEC+認為有必要,俄羅斯愿意支持再次增產”。
今天凌晨,據彭博社報道,俄羅斯方面表示,如果OPEC+認為有必要,俄羅斯愿意支持在下次的OPEC+會議上再次增產。如果政府批準,俄羅斯石油業已準備好在8月再次增產。
俄羅斯非常重視與OPEC+的合作關系,將在7月6日的會議上尋求一項對所有成員國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參與會談的8個OPEC+成員國正在逐月逐步取消減產措施,可能會考慮在8月份再次增產。
在最近的會議中,一些OPEC+成員國對最新的增產策略存在分歧。在本月初舉行的OPEC+會議上,俄羅斯最初反對沙特阿拉伯提出的增產方案。在阿曼和阿爾及利亞的支持下,俄羅斯主張OPEC+應該在7月份維持產量穩定,以評估此前增產的影響。雖然這些成員國最終放棄了反對意見,但上述分歧引發外界對OPEC+內部團結的擔憂。
報道稱,沙特希望OPEC+繼續增產,以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對俄羅斯來說,盡管是全球前三大產油國之一,但本幣強勢已削弱了其出口每桶石油的收益,從而影響了增產收益。
以伊停火致原油回吐地緣溢價
近日,國際油價沖高回落,布倫特原油期貨(布油)價格從79.4美元/桶的高點回撤至67.2美元/桶附近,回調幅度超過15%。
從以伊沖突發生到停火的短短9個交易日內,油價經歷了劇烈波動。布油價格高低點價差為13.5美元/桶,WTI原油高低點價差為14.4美元/桶,SC原油期貨(SC)主力合約高低點價差達88.4元/桶。
山金期貨高級能化分析師朱美俠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當前原油市場的交易邏輯主要圍繞地緣沖突展開。上周以伊沖突升級推動油價強勢上行。然而,以伊達成停火協議后,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回吐此前的漲幅。
“地緣沖突導致原油供應出現不確定性,伊朗能源設施遇襲可能導致供應中斷、霍爾木茲海峽可能關閉等因素都會對全球能源供應造成巨大沖擊。當前油價大跌,正是源于市場對這兩方面擔憂的消退。”光大期貨能化總監鐘美燕表示。
朱美俠認為,雖然表面上達成了停火協議,但以伊雙方在協議生效前仍相互發動了導彈襲擊。同時,有消息稱美國對伊朗的打擊并未摧毀核設施,僅使核計劃倒退數月,伊朗核問題并未解決。朱美俠認為,后期地緣沖突對油價的影響將減弱,原油將回歸基本面定價。此外,特朗普表示同意中國采購伊朗原油,并希望中國也大量購買美國石油,這意味著市場預期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可能有所放松。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以伊達成停火協議導致原油迅速擠出地緣風險溢價,但目前布油價格仍高于沖突發生前的水平。這部分溢價或反映了當前較強的庫存去化態勢。
徽商期貨工業品分析師黃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近兩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大幅下降2088.8萬桶,主要原因是原油出口激增及煉廠開工率較高。截至6月25日,API原油庫存減少427.7萬桶,精煉油庫存減少102.6萬桶,汽油庫存增加76.4萬桶。
后續油價走勢如何?鐘美燕認為需關注三個重點變量:
一是供應情況。雖然以伊達成停火協議,但執行情況尚需觀察。美伊談判后續進展、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都可能出現變化,7月6日OPEC+會議結果也存在不確定性。若OPEC+維持現有產量策略不變,供應壓力將增加。
二是物流情況。沖突期間增加的運輸保險費和運費推高了原油到岸價格。霍爾木茲海峽雖然暫未關閉,但仍需警惕意外事件。
三是需求情況。美國方面,原油隱含需求仍處于高位、去庫節奏較好等因素顯示出需求韌性較強,疊加夏季出行高峰來臨,油品需求有望邊際轉強。中國方面,地煉開工率可能改善是需求端較為樂觀的增長點。當前,有機構已小幅上調年內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預期,需求前景正從悲觀轉向謹慎樂觀。
黃琛補充道,當前時間節點臨近OPEC+月度產量會議,市場預期其大概率將繼續增產41.1萬桶/天,前兩次會議均導致油價下跌約5美元/桶。
“在市場劇烈波動后,油價需要時間震蕩整理。在當前驅動因素不明朗的情況下,油價大概率維持窄幅震蕩運行。7月OPEC+產量政策出爐后,市場將重新審視油市供需平衡表。若供應過剩程度緩和,油價重心存在窄幅抬升空間。”鐘美燕說。
朱美俠則認為,在中國及全球需求放緩的情況下,原油供應長期趨于過剩。預計布油價格短期將保持在60~65美元/桶區間震蕩,中期走勢看空。
黃琛提示,短期需關注宏觀風險。特朗普政府給予各國的90天關稅談判豁免期即將結束,目前關稅談判未見突破性進展,歐盟態度反而趨于強硬,宏觀環境轉差的概率增大。整體來看,在地緣風險溢價被擠出、供應預期增加及宏觀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的背景下,預計原油期貨價格將維持弱勢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