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四川蓬安縣金溪鎮向東村,黨員干部給缺水的村民送水。
周亮攝(影像中國)
6月30日,黨員在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旁重溫入黨誓詞。
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5月28日,山東郯城縣三井村麥收現場,消防人員和黨員志愿者宣傳防火知識。
張春雷攝(人民視覺)
5月27日,湖北沙洋縣后港鎮荊華鋁業有限公司,民警向工人宣傳安全知識。
趙平攝(影像中國)
5月9日,安徽亳州市蒙城佳仕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內,黨員丁斌(左)在與工人交流如何提升工藝技術。
胡衛國攝(影像中國)
5月15日,河北平山縣營里鄉西下莊村第一書記王偉(右)到農戶家走訪。
李秀林攝(人民視覺)
6月29日,貴州榕江縣樂里鎮黨員吳鵬(左)在發放救災物資。
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5月13日,新疆烏蘇市黨員志愿者在四棵樹鎮幫農戶種植水稻。
李仁錫攝(影像中國)
編者按: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各級黨組織聚焦主題、精準發力,推動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一體推進學查改,在“實”字上下功夫,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在“七一”到來之際,本報記者走進基層黨組織,從踐行正確政績觀、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密切聯系群眾、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等方面,探訪基層黨組織以釘釘子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取得的實績、實效,看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江蘇泗陽縣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
腳踏實地干,破解供水難題
人民日報記者 白光迪
“晚上熱水器打不著火,水龍頭滴滴答答,洗澡都得挑時間。”今年3月,江蘇省泗陽縣莊圩鄉的劉先生撥打12345熱線反映家中水壓問題。這不是個例。進入春季以來,該縣接到的用水類投訴中,涉及水壓不足、用水困難的占比接近1/4。
這看似是“管網技術問題”,背后卻有其他原因。幾年前,泗陽縣為優化供水格局,關停并購了鄉村水廠,集中建設新廠并整合供水片區。但這一輪布局調整,過于強調城鄉一體化供水要求,未充分考慮末端的承壓能力和用水實際,導致圖紙上看起來流暢的水路效果不盡如人意。
4月中旬,縣委、縣政府召開了專題調度會。大家意識到,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步子走得太急,考慮不夠周全,當務之急是把問題的癥結找出來加以解決。
“干部干事創業要樹立正確政績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干。”《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中的這段話,讓縣委書記范德珩很受警醒。
泗陽縣成立工作專班,啟動對全縣242個農村集中居住小區的供水現狀摸底排查,發現供水矛盾突出的老舊小區普遍處于管網末梢,存在內部老化、高峰期超載等問題。為此,縣里整合資金,開展增壓泵房改造、舊管網更新等工程。“我們沒有催著大家填表格、報材料,也沒要求天天匯報進度,而是實打實以群眾滿不滿意為標準。”督查辦相關負責人胡敏說,縣里同步制定整改責任清單和回訪機制,每周派人實地測壓、聽取民意。
到6月中旬,首批12個問題小區中,已有60%的供水問題得到解決。范德珩說:“群眾滿不滿意是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民生問題整改,不僅‘治表’,更要‘治里’。我們要引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廣東廣州市南沙街道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守住底線干,用心服務企業
人民日報記者 姜曉丹
“要招商引資、服務企業,又怕人說政商勾結、‘搞關系’,這個尺度到底該怎么把握?”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南沙街道紀工委書記廖國文經常聽到有人有這樣的疑惑。
南沙街道面積44.97平方公里,有近17萬家經營主體,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00多家。“這樣的街道,怎樣和企業交往,是一個持續規范、不斷學習的過程。”廖國文說,此前收到過關于個別工作人員“吃拿卡要”等問題的舉報,街道嚴厲查處了相關人員,“有的公職人員為安全起見,對企業經營者敬而遠之,影響了正常的政商交往。”
“紀律既明確了不能觸碰的底線和邊界,也為黨員、干部干凈干事、大膽干事提供了行動準繩。”《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中的這段話,讓廖國文很受鼓舞。
“廣州市和南沙區出臺文件,劃出了政商交往中6個大類18個高頻場景的‘安全區’和‘紅線’,并列出正負面清單,既契合實際,又生動鮮活。”廖國文帶頭仔細學習,并給其他黨員答疑解惑。
前不久,商會邀請街道領導出席活動,包括致辭等諸多環節。出不出席、怎么出席,街道領導班子犯了難,讓廖國文“把關”。
“我們研究后,認為這是正常的商務活動,邀請的領導在跟街道黨工委主要領導請示批準后,是可以參加的。”廖國文說,提前報批,清爽交往,對公職人員來說,既能守住底線,又與企業加強了溝通聯絡。
“只有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才能促進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廖國文說,“不碰‘紅線’是‘底線’,黨員干部必須持續學習,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
重慶長壽區菩提街道堅持走群眾路線
集思廣益干,解決急難愁盼
人民日報記者 常碧羅
不久前,重慶市長壽區菩提街道桃花社區干部張耀在日常走訪時,發現桃花大道一棟樓的管道發生堵塞,影響了一樓臨街商鋪的正常經營。“但是這個樓棟沒有物業,需要群眾和商家自籌資金進行改造。”張耀把情況反饋給了社區黨委書記楊慶。
商議改造的過程并不順利。臨街商鋪覺得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不愿意出資;樓上住戶認為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改造意愿不強,整改陷入僵局。
“干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虛心向群眾學習,真心對群眾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接受群眾監督。”《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中這段話,讓楊慶很受啟發。他不斷給社區干部們鼓勁打氣:“咱們總說要多到困難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現在困難來了,咱們不能當‘逃兵’,大家再努努力,集思廣益,一定能找到好辦法。”干部們振奮精神,又討論起來。
“堵點還是在商戶那兒,他們不想改肯定有什么顧慮。”楊慶和張耀對一家家商戶進行走訪。有人覺得費用太高,他們便找來施工隊,給出不同施工方案和報價。
社區干部們也發動群眾一同來調解。“你這里是診所,如果漏水了,患者滑倒怎么辦?”“一天不修,就會耽誤你一天的生意,這樣損失更大。”……最終,各方在同意書上簽了字。施工那天,不少社區干部、店鋪經營者們都主動來幫忙。
菩提街道黨員干部主動下沉網格、走訪群眾,通過“認領網格一件事”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有效推動加裝電梯、兒童公益托管、養老服務等民生實事落地解決。
今年以來,菩提街道已累計發現并解決網格事件3萬多件次。
寧夏銀川市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
輕裝上陣干,更好擔當作為
人民日報記者 張 文
這半年,馬紅麗辦成不少事:幫老舊小區建立垃圾清運制度、替街道的老年文藝協會募集到經費……“擱以前,很難抽出精力做這些事。”
作為寧夏銀川市永寧縣的一名社區干部,曾經,馬紅麗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為社區的各類創建項目整理申報材料。這些申報材料要逐項裝訂成冊,有的多達200多頁。以銀川市相關部門主導的“健康細胞”創建為例,其考評細則分為“健康村”“健康公園”“健康家庭”等7個板塊,光是“健康村”的評選就有近百個指標,且大多數內容都是在其他創建或檢查工作中反復考評的。
去年6月,“健康細胞”創建工作被寧夏通報批評為“考核指標過細過繁、不切實際”的工作,從而被廢止。在整治形式主義過程中,永寧縣各類創建活動共被廢止近30項,同時大量微信工作群、打卡類政務APP、排名通報等形式主義問題被清理整頓。
今年以來,特別是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永寧縣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進一步精簡會議活動、文件材料、督查檢查和創建活動,讓基層干部回歸到為民辦實事的本職工作上。
“把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防止重‘形’不重‘效’,把工作做扎實、做到位。”《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中的這段話,讓馬紅麗很受觸動。她表示:“別小看社區工作,我們面對的可是千家萬戶的訴求,需要基層干部跳出條條框框的束縛,投入更多精力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
馬紅麗介紹,為了幫老舊小區清運垃圾,她將3個小區的物業公司召集起來,討論出了“共同出資,輪流負責”的新辦法,并前后聯合召開多次業主代表會議,妥善解決了垃圾清運這一“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