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穩定幣等名義實施非法集資。
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責小組辦公室(“專責小組”)就穩定幣涉及的相關風險發出風險提示。
警惕以穩定幣為名的犯罪活動
在提示中,專責小組表示,近期以穩定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但監測發現,一些不法機構以“金融創新”“數字資產”等為噱頭,利用社會公眾對穩定幣等了解不足的特點,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誘導社會公眾參與交易炒作,擾亂經濟金融秩序,滋生非法集資、賭博、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社會公眾財產安全。
專責小組表示,此類不法機構未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不具有公開吸收公眾存款的資質。該類機構利用穩定幣等新概念進行炒作,編造所謂的“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投資項目,公開虛假宣傳并吸收公眾資金,滋生非法集資、賭博、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專責小組強調,《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規定,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由集資參與人自行承擔。請廣大群眾增強理性投資意識,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避免上當受騙。
專責小組稱,若發現相關機構以投資穩定幣等名義從事非法集資行為,請及時向深圳市、區處非牽頭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有關部門將根據舉報線索予以核實,依法打擊處置,并依據規定對線索舉報人予以獎勵。
官方下場給穩定幣降溫
近期,多個監管部門和國際金融組織對穩定幣引發的熱潮進行風險提示。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就表示,“作為穩定幣監管制度的執行者,固然樂見公眾對穩定幣產生興趣,但出于監管者的職責所在,也想降降溫,讓大家能較客觀冷靜地看待穩定幣”。
余偉文認為,穩定幣并不是投資或投機的工具,而是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支付工具之一,本身并沒有升值空間。以跨境支付這類應用場景為例,除了穩定幣,其他新型支付工具還包括部分央行合作建立的CBDC(即央行數碼貨幣)網絡、某些國際銀行計劃發行的代幣化存款、快速支付系統跨境連線等。這些支付工具各有特點,成熟程度不一,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由市場力量決定。
余偉文透露,由于預計穩定幣將被更廣泛地使用,如何妥善管控各種內在和外溢風險,正逐漸成為國際監管的焦點。穩定幣是相對新興的金融工具,既具有傳統金融工具的屬性,也有其特殊之處,例如其匿名和便于跨境使用的特性,帶來了管控風險,特別是反洗錢方面的挑戰。因此,在國際層面互相借鑒監管措施和交換經驗,并借此逐步建立跨境監管合作,有助于營造一個利于穩定幣在全球范圍健康有序發展、降低金融風險的環境。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其年度報告中,更是給穩定幣潑了一盆冷水。其直言,穩定幣未達到成為貨幣體系支柱的要求,甚至引發人們對其被用于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金融犯罪的擔憂。
國際清算銀行在報告中提到,盡管穩定幣在代幣化方面展現出一些前景,但在單一性、彈性和完整性這三個關鍵測試中,仍未達到成為貨幣體系支柱的要求。
根據報告,穩定幣已成為非法利用繞過誠信保障措施的首選。公鏈的匿名性,即個人用戶的身份隱藏在地址背后,可以保護隱私,但也為非法使用提供了便利。由于缺乏傳統金融體系中“了解你的客戶”(KYC)標準,更是加劇了這一問題。
報告認為,穩定幣的不記名性質使其能夠在不受發行人監管的情況下流通,這引發了人們對其被用于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金融犯罪的擔憂。盡管對穩定幣的需求可能持續存在,但它們在系統層面的誠信測試中表現不佳。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