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日本央行而言,如何在薪資趨勢、消費態勢與外部沖擊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決定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向的關鍵。
由于工資增長繼續落后于持續的通脹,日本的實際工資已連續第五個月下降。
7月7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數據顯示,5月日本經通脹調整后的實際工資同比下降2.9%,較4月修正后的2.0%降幅進一步擴大,為2023年9月以來的最大跌幅。而主要依賴一次性因素推動的短期支出增加拉動,5月家庭支出激增,以近三年最快速度增長。
持續縮減
作為衡量家庭購買力的關鍵指標,在大米及其他食品成本上漲的推動下,厚生勞動省計算實際工資時采用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涵蓋生鮮食品價格,不含房租成本)5月同比攀升4.0%,這一漲幅已大幅超過名義工資的增長。
數據顯示,日本5月大米價格同比飆升101.7%,漲幅創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紀錄。
名義工資指每位勞動者的月均現金總收入,包含基本工資、加班費及其他現金補貼。5月該指標同比僅增長1.0%,達300141日元(約合人民幣14872.93元),增速較4月修正后的2.0%顯著放緩,為2024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厚生勞動省一名官員表示,名義工資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特別收入同比下降18.7%,這類收入主要由波動性較強的獎金構成。
此外,數據顯示,5月常規工資(即基本工資)同比上漲2.0%,加班費同比上漲1.0%,兩者增速均較4月有所回落。
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7月3日宣布,日本企業在今年春季勞資談判中同意平均加薪5.25%,這是連續第二年加薪幅度超5%,創下34年來最大漲幅。大幅加薪被視作應對通脹引發的生活成本飆升的必要手段。
不過,該官員指出,春季勞資談判的結果可能要到夏季才會在薪資數據中明顯體現。同時,政府調查的受訪者中包含大量無工會組織的小企業,這類企業的加薪實施節奏比大企業更遲緩。
此外,日本智庫Sompo Institute Plus高級經濟學家Masato Koike表示:“如果(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企業盈利大幅縮水,可能會對冬季獎金以及2026年春季勞資談判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加薪速度放緩。美國在對日貿易談判中言辭強硬,相關風險較以往更高。”
轉機將至?
盡管5月實際工資數據籠罩在陰云之下,但日本家庭支出當月以近三年最快速度增長,人們對疲軟消費或正迎來轉機的信心有所增強。
7月4日,日本內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5月的消費支出同比增長4.7%,高于市場預期的1.2%,為2022年8月增長5.1%以來的最快增速。經季節調整后,環比支出增長4.6%,同樣高于預期的0.4%,為2021年3月激增6.7%以來的最大環比漲幅。
內務省一名官員將這一超預期增長歸因于一次性因素推動的支出增加,例如汽車相關產品支出以及外出就餐等方面的消費。該官員表示:“自去年12月以來,家庭支出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持續為正,消費似乎正在復蘇。”
不過內務省也指出,消費者對漲價商品仍持克制態度。因消費者減少大米購買量,5月大米支出同比下降8.2%。分析指出,在特朗普引發的全球貿易戰給全球企業和政策制定者帶來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前景將持謹慎態度。
大和證券經濟學家鈴木雄太郎表示:“隨著日元升值與原油價格下行,預計通脹將放緩,下半年實際工資同比有望轉正,進而推動消費逐步復蘇。”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日元對美元匯率(JPY/USD)累計上漲9%,創下近年來最佳表現。
然而,貿易方面的不確定性依然顯著。特朗普對美日可能達成的協議表示懷疑,稱可能對日本進口商品征收30%或35%的關稅,遠高于他4月2日宣布的24%。
在5月1日發布的最新季度預測中,日本央行將2025財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1.1%下調至0.5%,直接反映出美國關稅政策的預期沖擊。
日本政策制定者與分析師擔憂,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削弱當前的加薪勢頭,進而使日本央行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努力變得復雜。
不過,日本央行理事會成員高田創7月3日表示,在暫停加息以評估美國關稅影響后,日本央行應重啟加息。這番言論釋放出樂觀信號,日本或有望穩定實現央行的通脹目標。
高田創表示,日本在穩定實現央行物價目標方面正取得進一步進展。他指出,在原材料成本上漲及薪資提升等因素推動下,中長期通脹預期持續穩步上升,日本終于出現了“內生性通脹”的跡象,這是加息的前提條件。
但他同時警告,日本經濟正面臨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并表示希望評估美國加征關稅是否會對出口、資本支出以及企業的加薪意愿造成損害。
“日本經濟過去經歷過幾次‘虛假的曙光’,即短暫的經濟復蘇被全球需求沖擊打斷。但我預計,此次日本將迎來‘真正的曙光’。”高田創說。
高田創認為,基于日本經濟已為全面退出非常規寬松計劃做好準備的判斷,“日本央行應逐步且謹慎地推進貨幣政策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