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來,A股紅利指數與港股紅利資產持續發力。對于投資者來說,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擁有較高分紅水平、較穩定ROE能力以及減震屬性的紅利類資產仍具備較強吸引力。業內認為,紅利資產作為底倉配置的價值依然存在,建議配置更能受益于本輪經濟修復的“順周期”方向。
歷年經驗顯示,受年報披露及派息制度約束,A股通常會在5月-7月進入分紅高峰期,高股息板塊成為資金配置的焦點。今年4月7日盤中,A股中證紅利指數、中證紅利低波指數分別創下5040.64點與10348.71點的年內新低,同時也創下自去年9月底以來的低位紀錄。隨后以上兩大指數持續反彈,自今年4月8日至7月7日收盤,區間漲幅分別達到8.27%與12.18%(前復權,下同);其中中證紅利低波指數5月、6月與7月以來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漲幅。中證香港紅利指數在今年4月9日盤中創下去年12月以來的新低,隨后不斷上行,并在今年5月23日盤中創下歷史新高;自今年4月10日至7月7日,該指數累計上漲19.77%。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A股紅利相關概念股方面,今年4月8日以來,共創草坪、利民股份漲逾110%;潮宏基、巨人網絡上漲94%,飛亞達、燦能電力、中材科技等漲逾70%,景旺電子、華光環能、新坐標、萊百股份、吉比特、世華科技、春風動力、歐圣電氣等多股漲逾50%。港股方面,高股息概念股中,自4月10日至7月7日,絕大多數股票收漲,其中海豐國際、中國宏橋、東方海外國際等漲逾50%,江西銅業股份、天津創業環保股份、兗煤澳大利亞漲逾40%。
對于紅利資產后市表現,國海證券分析師林加力認為,“紅利資產作為底倉配置的價值依然存在,但過去較為籠統的紅利投資邏輯需要被重新審視。”投資者可將紅利資產分為三大類,其中順PPI周期的上游資源類紅利資產,在工業品價格承壓的背景下尚處于逆風期;而與宏觀經濟關聯度較低的公用事業類紅利資產,雖有防御價值但彈性或有不足;建議配置更能受益于本輪經濟修復的“順周期”方向,即順CPI周期的大消費板塊。此外,重點看好受益于中長期維度壞賬周期改善的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