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備受關注的陸股通公布2025年二季度的持股情況。
整體來看,2025年二季度陸股通持股數量及市值環比均有提升,超半數行業的持股數量環比增長。
陸股通最新持股數量
環比增長超3%
2025年二季度陸股通持股數據正式披露。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整體來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北向資金整體持股市值達到2.29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超2%;持股數量超過1235.1億股,較一季度末增加超過3%。若剔除已退市公司,目前A股存續的上市公司獲北向資金持股數量及持股市值均創近3個季度以來的新高。
從整體持股占比來看,2025年二季度末,北向資金持股數量占滬深A股流通股本比值為1.74%,環比增加0.04個百分點;持股市值占滬深A股流通市值比值為2.81%,與一季度末比,略微下降近0.04個百分點。
超六成行業獲
北向資金環比加倉
從行業來看,以持股數量統計,2025年二季度末獲北向資金環比加倉的行業多達20個,占全部行業數量比重超過六成。其中,社會服務行業連續3個季度獲北向資金加倉。
其中增幅超過10%的行業有7個,包括商貿零售、建筑裝飾、通信、國防軍工等。商貿零售行業獲北向資金最新持股15.55億股,較一季度末增加28.69%;最新持股市值197.5億元,較一季度末持股市值增幅超過45%。
建筑裝飾行業獲北向資金最新持股近57億股,較一季度末增加超過25%,持股市值增加超過30%。
今年二季度,商貿零售指數漲幅超過6%,位居申萬31個行業前列。國聯滬港深大消費主題的基金經理梁勤之分析,新一代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基本消費需求,而是更加追求個性化、品質化和體驗化的消費。同時,新消費類股票體現出強勁的階段性高速增長,業績表現良好,市場對于這些公司的未來增長勢頭充滿信心。
國防軍工行業獲北向資金最新持股超過12億股,較一季度末增加12.5%。今年二季度,國防軍工行業指數漲幅超過15%,位居申萬31個行業首位。
銀河證券表示,2025年二季度財報季預期改善。隨著一季度訂單放量,高庫存背景下,國防軍工行業部分中上游企業業績端或將改善,并逐步向中下游傳導。
與此同時,石油石化、紡織服飾、電子、家用電器4個行業最新持股數量較一季度末下降超過10%。
超50股獲北向資金加倉超2%
從成份股來看,按照持股數量占流通A股比例計算,北向資金最新持股環比加倉個股超過1500只,其中有150余只個股在二季度新進成為陸股通成份股,持股比例居前的有恒鑫生活、毓恬冠佳、濰柴重機,其中恒鑫生活獲北向資金持股比例達3.37%。
其余陸股通成份股中,168股獲北向資金環比加倉超過1個百分點,50余只成份股環比加倉超過2個百分點,主要集中于電子、醫藥生物、傳媒、通信等行業。
華明裝備、榮昌生物、華友鈷業及百普賽斯獲加倉超過4個百分點。北向資金持股市值前5位的成份股中,僅寧德時代、長江電力持股比例有所上升;貴州茅臺持股比例雖小幅下降,但持股市值穩超千億元,2025年二季度末持倉比例5.8%,位居食品飲料行業前列。
華明裝備獲北向資金最新持股比例為17.45%,環比加倉6個百分點以上,加倉幅度位居168股的首位,北向資金最新持股市值26.17億元。公司是國內分接開關行業的領軍企業,專用數控成套加工設備龍頭企業。
榮昌生物獲北向資金最新持股比例達5.77%,環比加倉4.43個百分點。公司目前有多個項目處于關鍵試驗研究階段。如泰它西普的重癥肌無力等適應癥、維迪西妥單抗的一線尿路上皮癌等適應癥。
華友鈷業獲北向資金加倉4.26個百分點,最新持股市值55.35億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陸股通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東。公司表示,其三元正極材料和前驅體產品,基本實現了主流市場、主流客戶、主流產品的全部覆蓋。
與此同時,70余家公司遭北向資金減持超過2個百分點,減持幅度居前的有容百科技、百濟神州、宏川智慧等。
20只機構扎堆調研且滯漲的個股
獲北向資金大幅加倉
進一步來看,上述168只獲北向資金環比加倉超1個百分點的陸股通成份股中,截至7月8日,年內獲30家及以上機構調研,且今年以來股價下跌的個股有20只。相比滬深300指數年內1.61%的漲幅,這20股屬于滯漲的狀態。
按北向資金加倉幅度排序,位居前3的個股為華明裝備、信維通信及中科創達。
其中,華明裝備年內獲320家機構調研,調研機構數位居20只個股首位。關于產能布局及未來規劃,公司表示,過去幾年首先完善了遵義基地的產業鏈布局,確保穩定的零部件供應能力,其次對土耳其生產基地進行了擴產。
信維通信獲北向資金加倉3.65個百分點,年內獲43家機構調研。公司表示,從2024年開始實施首次回購,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公司就會實施回購。公司今年對去年的回購方案做了調整,擴大回購金額及提高回購價格上限,表達了公司管理層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除華明裝備外,還有阿特斯、新產業、金盤科技等8家公司年內均獲得百家以上機構調研。
市場表現來看,上述20股中,有7股年內跌幅超過10%,跌幅居前的有中信博、浙江鼎力、阿特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