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突然有很多朋友問我,最近關注穩定幣了嗎?
其中一位是某金融央媒的記者,另一位是資深人文學者,還有一位是在某資管公司任職的校友。甚至,還有內地朋友咨詢如何在香港兌換穩定幣。可見,穩定幣已成為當下熱點。
6月5日在紐交所成功IPO的美股Circle深受市場追捧,其發行價為31美元,截至7月15日,收盤價為195.33美元,在一個多月內漲幅超530%,而其股價最高點為298.99美元(6月23日)。筆者身邊亦有人參與了這場盛宴。
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答案是穩定幣。
Circle的IPO申請文件顯示,截至3月28日,其發行的美元支持USDC穩定幣高達600億美元。自2013年以來,其將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連接,并受到領先金融機構的信賴。
穩定幣是一種特殊的加密貨幣,旨在維持恒定價值,通常與美元保持1:1掛鉤,并由實物資產(如美國國債或黃金)作為支撐。這與比特幣等其他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形成鮮明對比。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兩種穩定幣為泰達幣(USDT)和美元幣(USDC),二者合計市值約占總市值的90%。
截至今年6月,全球穩定幣總市值約2500億美元,其主要用于加密交易、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抵押品用途。去年全年交易量已突破20萬億美元。
目前全球98%的穩定幣都錨定美元,但超過80%的穩定幣交易發生在美國以外地區。
當前,穩定幣已不再局限于加密交易用途,同時也吸引了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的興趣,銀行希望借助穩定幣加快其支付與結算流程。這也引起了美國立法者的關注。上個月,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優勢通過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穩定幣立法,即《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制定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監管規則。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美國的穩定幣法案可以幫助鞏固美元在全球的儲備貨幣中的地位。
毫無疑問,穩定幣背后隱含著大國博弈的味道。
美國眾議院宣布將7月14日這一周定為“加密貨幣周”,并審議《數字資產市場透明法案》(CLARITYAct)、《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Act)及《反CBDC監控州法案》(Anti-CBDCSurveillanceStateAct)。
耐人尋味的是,上述相關議案未能通過美國眾議院程序投票,且是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罕見地未能通過特朗普支持的法案。眾議院否決了包括《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Act)、《數字資產市場透明法案》(CLARITYAct),及另一條阻止美聯儲建立央行數字貨幣法案程序的投票。
美國加速穩定幣立法,其用意自然是延續美元霸權,暨通過確保全球對美元和美債的需求,以維持其金融主導地位。此舉不但可幫助美國應對巨額政府債務,還可強化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壟斷地位。
據DLNews報道,加密貨幣領域兩大穩定幣發行商Circle和Ripple均已申請美國國家信托銀行執照,若獲批準將使它們受到聯邦監管,并更接近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獲得執照將使這兩家公司受到貨幣監理署(OCC)的監管,需遵守與傳統銀行相同的資本、流動性和風險標準。這對加密貨幣來說很重要,因為這表明穩定幣將真正進入金融主流。
同時,還意味著其可作為聯邦監管的托管人,持有穩定幣儲備,并可能接入美聯儲的實時支付系統。而Circle和Ripple的舉動或將模糊金融科技和傳統銀行業務之間的界限,或對現有銀行構成重大競爭。
實際上,穩定幣已經成為繞開SWIFT體系的一個替代選項。
在中美博弈之下,香港大力推動穩定幣發展,其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
相信穩定幣必然成為中美金融博弈繞不開的工具。
而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之下,無疑是穩定幣最佳的試驗場。這不僅僅只是香港自身發展數字貨幣的問題,也將是為中國金融開放及人民幣資產納入穩定幣所進行的實踐。
今年5月,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旨在為香港引入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及監管制度。條例進一步完善香港數字資產活動的監管框架,以保障貨幣和金融穩定,并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穩定幣條例》將于今年8月1日生效,屆時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將開始接受牌照申請。有評論認為這是全球Web3發展的里程碑,也是香港成為國際Web3中心的重要一步。
渣打銀行預測,到2028年,穩定幣市場將達到2萬億美元。摩根大通表示,穩定幣在支付領域的應用仍十分有限,目前僅占整體需求的6%,約為150億美元,沒有跡象表明以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代幣已被主流采用。
目前,穩定幣在加密市場之外亦面臨多重阻礙,包括使用場景有限和監管分散。在國際層面,大多數國家聚焦于自身的數字貨幣發展或強化現有支付系統,穩定幣的全球采用程度仍然有限。
國際清算銀行(BIS)曾警告稱,穩定幣可能削弱貨幣主權、缺乏透明度,并加劇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的風險。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認為,穩定幣的崛起可能破壞公眾對國家法定貨幣的信任,央行需密切關注支付創新帶來的新脆弱性。也有評論擔心以美元掛鉤的穩定幣若在其他國家被廣泛采用,可能會導致一種“數字美元化”的情況出現。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