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公募基金最新盈利情況出爐。
因權益、債券基金整體業績回暖,二季度公募基金“賺錢效應”進一步強化。數據顯示,二季度公募基金產品整體盈利達3850.98億元,這是繼2024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相繼盈利之后,又一個“賺錢季”,且實現了逐季遞增。華夏、易方達、廣發等11家基金公司盈利超百億元。
從產品類型看,股票型、債券型基金成為二季度盈利的“主力軍”,本期利潤分別達到1204.79億元、1029.64億元,混合型基金也貢獻了超16%的利潤。
整個上半年來看,公募基金迎來“豐收”,合計盈利達到6368.45億元,權益類基金仍是上半年盈利的“大戶”。其中,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上半年基金利潤均超過500億元。
二季度公募基金產品賺3850.98億元
今年4月初受“關稅風波”沖擊,A股、港股市場遭遇大幅調整,隨后逐步企穩回升。債券市場方面,伴隨著宏觀經濟指標企穩及資金利率中樞下降,債市也走出一波行情。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公募基金“賺錢效應”進一步顯現。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達3850.98億元,所有基金類型均實現正利潤,權益類基金成為賺錢主力。
具體來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二季度利潤分別達到1204.79億元、619.18億元,權益基金成為貢獻利潤的主要來源,合計利潤占比接近五成,尤其是股票型基金貢獻超過三成。債券型基金貢獻利潤1029.64億元,占比為26.74%。此外,貨幣市場基金、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FOF及其他的利潤分別為471.68億元、429.17億元、65.45億元、23.22億元、7.85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二季度初股市的大幅回調給后市帶來顯著的反彈行情,債券市場表現同樣不俗,使得不少權益基金、債券基金均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
基金管理人盈利排名前50強出爐,華夏、易方達、廣發位居前三強
憑借領先的管理規模和穩定的投資業績,大型基金公司成為基金盈利的主力,華夏、易方達、廣發基金位居前三。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162家基金管理人(含有公募資格的券商資管)中,有150家公司旗下基金整體實現盈利。其中,有11家公司旗下基金整體盈利超100億元。
因二季度股債市場整體震蕩向上,管理規模較大尤其是權益類基金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體盈利較高。目前非貨規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大都實現了百億元以上的總體利潤。
具體來看,華夏基金旗下基金利潤總計300.92億元,成為二季度賺錢最多的基金管理人。
從具體產品看,華夏基金旗下華夏滬深300ETF當季利潤為65.06億元,華夏上證50ETF幫助投資者盈利近54億元。
易方達基金緊隨其后,旗下基金二季度利潤達到276.13億元,易方達滬深300ETF當季利潤超過80億元,易方達創業板ETF、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等產品利潤也較高。
廣發基金旗下基金利潤達到249.77億元,廣發納指100ETF(QDII)、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QDII-ETF)、廣發中證1000ETF、廣發納指100ETF聯接(QDII)、廣發全球精選股票(QDII)等盈利豐厚。
此外,南方、富國、博時、華泰柏瑞、嘉實、華安、匯添富、國泰基金旗下基金利潤均超過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利潤超10億元的35只產品中,除了1只債券基金、3只貨幣基金、1只商品基金外,其他均為權益類產品,數量占比超過八成。其中,跟蹤滬深300、上證50、納指100、中證500、創業板、中證1000等指數的頭部基金產品盈利較為靠前。
上半年整體賺錢6368.45億元
2025年公募基金一、二季度均出現盈利,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迎來“豐收”,合計盈利達到6368.45億元。
具體來看,權益類基金仍是上半年盈利的“大戶”,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半年度分別盈利1651.07億元、1701.51億元。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半年利潤分別為954.82億元、953.45億元。此外,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FOF及其他半年利潤分別為747.48億元、300.9億元、43.4億元和15.84億元。
若從基金公司來看,162家基金公司(含有公募資格的券商資管)中,上半年有155家實現盈利,占比為95.7%。其中,77家盈利超10億元,17家盈利超100億元。
其中,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上半年合計利潤分別為584.44億元、573.2億元,是僅有的基金利潤過500億元的兩家公司。
此外,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博時基金半年基金利潤超300億元,分別為359.32億元、353.17億元、300.2億元。南方基金、華安基金、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半年基金利潤也頗豐,均超過200億元。
從目前看,不少2025年上半年表現較好的基金公司,大多是各項業務綜合發展的頭部基金公司,在固收、指數、主動權益等業務布局相對均衡,把握住了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