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內卷”政策的刺激下,工業品期貨全線大漲!
7月22日,商品期貨午后大爆發,焦煤、焦炭、多晶硅、工業硅、玻璃、純堿等6個品種漲停,市場情緒高漲。今日市場傳出國家能源局開展煤炭核查的消息,對超能力生產的煤炭一律責令停產整改,被業內認為煤炭“反內卷”開啟,這引發午后黑色系的狂飆。
在鋼鐵、光伏以及煤炭行業相繼傳出減產消息后,這一輪商品行情的持續性備受市場關注。
大宗商品再現暴漲
隨著“反內卷”政策的推進,從光伏產業鏈到黑色系,多個工業品期貨不斷爆發。
7月22日,商品期貨早盤強勢震蕩,尤其是光伏產業鏈品種,多晶硅、工業硅等走出單邊上漲的行情。午后,工業品期貨全線爆發,尤其是黑色系,焦煤、焦炭直線拉升封死漲停。截至收盤,工業硅、多晶硅、焦煤、焦炭、玻璃等6個主力合約漲停。
其中,焦煤已經邁過1000元/噸的大關,收盤漲幅為7.98%,報1048.5元/噸,持倉量大減6.28萬手,減倉漲停意味著空頭出現了大面積平倉;焦炭收盤報1697.5元/噸,漲幅也為7.98%,持倉量減少3388手;此外,黑色系品種中,螺紋鋼大漲3.12%,鐵礦石漲2.49%,熱卷漲2.84%。
光伏產業鏈則延續強勢走勢,從多晶硅蔓延至工業硅,兩大品種今日雙雙漲停。截至收盤,多晶硅主力合約漲幅為8.99%,報49105元/噸,再創上市以來新高,自7月以來,多晶硅的漲幅高達50%,成為本輪商品行情的領頭羊;工業硅則喜提本輪行情以來的首個漲停,本月漲幅也高達20%;今日漲幅稍微落后的是碳酸鋰,但也漲了2.71%。
南華期貨貴金屬新能源研究組負責人夏瑩瑩指出,煤炭作為工業核心能源,其供應波動影響深遠。對工業硅和多晶硅而言,電力成本占比頗高:工業硅約 30%,多晶硅更是高達 40%。當前煤炭供應受限推升電價上漲預期,直接加重兩者生產成本,成為今日期貨上漲的重要成本推手。
此外,玻璃和純堿亦表現搶眼,雙雙漲停。其中,純堿主力合約收盤大漲8.01%,報1375元/噸;玻璃主力合約收盤大漲9.08%,報1249元/噸。
首創期貨魏琳表示,6月下旬,國內頭部光伏玻璃企業宣布7月開始集體減產30%,加速產能出清。目前來看,行業減產已經啟動。在政策驅動下,市場交易供給端縮減預期,推動煤炭、純堿和玻璃期貨減倉上漲。但短期純堿和玻璃現貨市場供需變化相對有限,尤其是純堿供應仍呈現增加趨勢,大概率延續累庫狀態。
煤炭反內卷來襲?
消息面上,今日市場傳出國家能源局開展煤礦生產核查促進煤炭供應平穩有序的文件,其中要求年度原煤產量不得超過公告產能,月度原煤產量不得超過公告產能的10%,煤礦要嚴格按公告產能組織生產,對超能力生產的煤礦,一律責令停產整改。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煤炭“業反內卷”正式開啟,午后瞬間引爆黑色系期貨。
南華期貨黑色產業研究組負責人周甫翰表示,進入7月,“反內卷”政策預期升溫,市場期待供給側2.0政策出臺,黑色系各品種均開啟期現正反饋,焦煤主力合約在短短20日內暴漲30%,焦化環節因虧損嚴重開始提漲,本周三焦炭第2輪提漲即將落地,后續仍有1—2輪提漲預期。展望后市,本輪行情始于超跌后的預期差修復,目前已進展到政策預期主導的情緒脈沖行情,短期內政策預期難以落地,盤面波動仍將加劇。
平安期貨研究員劉東豐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今年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針對物價變動,已經進行深入專題研究,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近期各部委、行業協會相繼出臺針對性的行業政策。期貨市場受供給收縮預期影響,內盤定價權重高的各品種相繼反彈。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在7月18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即將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
在7月19日至20日的第十屆陜晉川甘鋼企高峰論壇上,中鋼協、工信部相繼發聲,推進鋼鐵行業反內卷,中西部鋼企就破“內卷”形成共識,加強行業自律,將為實現區域鋼鐵產業有序、有質、有效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在魏琳看來,政府呼吁遏制過度“內卷”和削減落后產能,市場最初解讀為結束新能源汽車和外賣行業的價格戰。但在鋼鐵和光伏企業傳出減產消息后,投資者開始認為這場“反內卷”行動可能影響更多的行業,導致鋼鐵、煤炭、新能源板塊、光伏產業鏈集體上漲。
漲勢還能持續多久?
對于此輪行情能否持續,劉東豐認為,各行業相關政策正在落實、傳遞的過程中,對期貨價格的影響仍在發酵中。從行業自身看,這些商品前期下跌時間持續時間久、跌幅深,產業鏈各主體前期受悲觀預期影響,產業鏈下游庫存普遍偏低。因此,價格反彈仍處在“過程中”。
南華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壽佳露表示,商品這一輪行情的持續性,一是取決于“反內卷”政策是否真如預期以點帶面擴散到其他行業,在供應端改變部分品種的供需平衡,從而改善產業利潤;二是能否激發行情的更高彈性,則在于除供給側政策外是否會有需求側的手段相配合;三是從現實產業看,部分品種投機需求能否進一步改善,期現共振的品種在短期內也更容易延續這種強勢的行情。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