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正成為青年就業的新藍海。
夏日清晨7時,空氣中還帶著一絲清涼,整理收納師安然已開始忙碌的一天——在有限的空間里熟練地處理人、物與空間的關系,這份自由職業讓她告別了青年旅社店長的“枯燥”工作。記者跟拍發現,像安然這樣的轉行者不只追逐熱愛,更在微光中照亮穩就業的新路徑。
興趣飯碗:從青旅店長到整理收納師的跨界突圍
見到安然是在北京甘家口地鐵站,距離與客戶約定的上門時間還有半小時。跟隨安然的步伐,七彎八拐后,我們提前到達客戶家。戴好手套、口罩,穿好一次性鞋套,安然按響了客戶家的門鈴,一場全屋收納整理“作戰”即將拉開帷幕。
進門后,按照與客戶溝通好的收納方案,安然瞬間進入工作狀態:鋪上防塵袋,將數十件衣物按照材質、款式、季節、顏色進行折疊和分類,再用收納盒裝上其他衣物并貼上標簽,再整理書籍、藥品、生活用品……忙活了8個小時,經過安然的手,房間煥然一新、物品格局井然有序。
在轉行做整理收納師前,安然曾是一位青旅店長,每天重復著服務旅客住宿的工作。對于追求自由的她,希望趁著年輕追尋職業生涯的更大可能。
“去年,有人給我推薦了整理收納師這個職業,簡單嘗試后發現自己對收納很感興趣。這種處理好人、物與空間的關系的工作讓我很有成就感?!卑踩桓嬖V記者,這次轉行并非一時沖動,也不是無路可退的選擇,而是出于自身的熱愛和對于行業發展潛力的判斷。
安然的選擇折射新職業的崛起,而新職業也不只是個體選擇,它正成為青年就業的新藍海,吸引越來越多青年跨界嘗試。2021年,人社部發布公示,在“家政服務員”職業下增設“整理收納師”工種,行業發展越來越規范,加入這一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2023—2024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接受過職業整理收納師培訓的總人數超過7.3萬,較上年增長97.29%。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職業滿足了年輕人對多樣化行業的興趣需求,幫助改善青年在傳統產業中“興趣與崗位錯配”的問題。靈活就業模式的興起也為青年提供了更高的自主性,智聯數據顯示“新型靈活就業求職者中25歲以下人數占比近50%”,高于傳統就業模式,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青年對工作一成不變、缺少創新發展空間的焦慮。
躍入藍海:新職業轉型陣痛與蛻變并存
數字經濟與產業升級催生的眾多前沿崗位,正成為青年就業市場最活躍的增長極,為他們提供了跳脫傳統、擁抱未來的新選擇。然而,這片充滿機遇的“藍海”同時也是挑戰遍布的深水區——技能門檻、職業認同與發展不確定性等難題,時刻考驗著青年轉型者的適應力與韌性。
以整理收納師為例,雖然入行門檻不高,也無關學歷,但絕不意味著工作難度低。對于安然而言,第一次到客戶家服務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斑@活兒是把‘健身房+腦力賽+客服中心’打包成一份工作。”安然說,一邊是連續幾小時深蹲、彎腰、抬重物;另一邊還要牢記客戶“襪子必須卷三圈”的細致要求。
不同于傳統崗位的按部就班,整理收納師的業務需要自己去談,這給轉行前期的安然提出了不小挑戰。雖然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下社交工具日益豐富,拉近了像安然這樣的新就業群體與客戶的距離。但如何利用好平臺,將“詢問”轉化為“訂單”,還需要“安然們”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做好這份工作,不僅需要懂空間規劃,能與人溝通,還要會營銷自己。最近,為了在社交平臺上向潛在顧客展示收納技巧,我甚至學會了剪輯視頻。”安然說。
對于希望從事整理收納師行業的年輕人來說,不要被網絡上“輕松月入數萬元”的傳言鼓動。安然說,這種高收入并非沒有,但難度極大,不僅需要線下服務收入,還需要團隊接單、培訓分成、自媒體運營等收入。對于普通人來說,月入過萬元是有機會的。安然還提醒,想要轉行的人,要先想清自己想要什么,初期收入可能下滑,工作模式也可能不穩定,最好有一定積蓄幫助渡過轉行陣痛期。
然而,陣痛并非全貌。那些曾被質疑“不務正業”的新崗位,正用實打實的成績為自己正名?!拔疑磉叺暮芏嗳藢τ谛侣殬I提供的新服務很感興趣,大多數人也愿意為新服務買單。這次體驗收納服務感受很好,未來還會繼續嘗鮮?!边@次購買安然收納服務的策展人張健告訴記者。
從數據來看,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年初發布的《2024中國藍領就業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藍領平均月收入達6150元,較2023年的6043元增長1.77%。過去十年,藍領月均收入年均增速為7.2%,約為白領增速(2.8%)的2.6倍。
制度托底:給新職業就業者權益保障織密“安全網”
當傳統雇傭關系被靈活協作取代,青年們正以熱愛為錨、以專業為帆,在不確定的浪潮里重新定義“工作”與“價值”的坐標,也讓跨界不再被視為逃離,而是一場主動擁抱未來的奔赴。
自2019年以來,人社部已陸續發布7批110個新職業,裝修管家、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等新職業已吸引諸多勞動者加入。這些新職業新工種,拓寬了職業賽道,正是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
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院長鐘秀平指出,新職業成為就業“蓄水池”,擴大就業規模與多樣性,對就業市場進行重塑,如生活服務體驗員帶動300萬人就業,文創設計師等職業吸引90后創業者,年輕人找工作、闖事業的路是越走越寬了。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新職業發布后,人社部還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加強新職業培訓和評價工作,引導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與社會發展同步。
而當新職業日益成為吸納就業的關鍵渠道時,同步筑牢新就業群體社會保障權益“防護網”尤為重要。安然直言,轉行陣痛期內,由于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險一度處于斷繳狀態。
“新職業人”不少是個體從業者,為加強該群體社會保障,有觀點認為,可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費基數下限,允許按收入比例繳費。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養老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楊洋告訴記者,完善繳費基數下限政策不僅適用于個體從業者,也適用于所有參保人及用人單位,相關政策完善調整牽涉面廣,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觀察到,流動人口社保參保意愿普遍偏低,其癥結不僅在于制度本身,而牽涉“外來人口市民化”與“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兩大深層矛盾?!氨仨殞嵸|性推進外來人口市民化進程,只有將其納入常住地公共服務與福利體系,使其身份與權益由‘流動’轉為‘定居’,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其對制度的可預期性與信任度?!标戙懜嬖V記者。
責編:李丹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