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中,外資金融巨頭陸續發布有關下半年的全球經濟展望以及經濟觀察。
匯豐環球投資研究最新展望指出,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全球經濟或將面臨更多下行壓力。匯豐預計,2025年的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量增速可能下滑至同比1.8%,同期全球經濟增速或放緩至2.5%。
“在尚不明朗的關稅前景下,亞洲地區的出口及投資將雙雙承壓,但區內眾多經濟體仍可采用擴張性宏觀政策來對沖部分影響。”匯豐稱。
與此同時,匯豐認為,中國經濟韌性依舊,“新一輪全球產業鏈重塑過程中,中國制造業將繼續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中國企業積極出海、獲取更高附加值并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
多重不確定性延續
匯豐環球投資研究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兼亞洲聯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回顧上半年,受益于“搶出口”效應的支撐,包括歐盟和中國在內的非美主要經濟體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超過了年初的市場預期。
“后續來看,關稅政策走向尚不明朗,包括美聯儲降息節奏在內的宏觀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或將面臨更多下行壓力。”匯豐預計,隨著下半年“搶出口”效應或將逐漸退潮,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量增速可能分別下滑至同比1.8%和0.6%,同期全球經濟的增速或放緩至2.5%(2025年)及2.3%(2026年)。
美國通脹將保持黏性。匯豐預計,美國通脹或在2026年年底之前維持在明顯高于美聯儲2%通脹目標的水平。基于這一預測,匯豐認為,美聯儲在2026年年底前或僅累計下調政策利率75個基點。
此外,因關稅前景尚不明朗,企業普遍延遲投資決策,或將因此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拖累經濟增速。值得關注的是,亞洲區內眾多經濟體仍可以采用擴張性宏觀政策來對沖一部分影響。
“比如,當前通脹下行已為各國央行繼續下調利率提供了條件,而主要的亞洲經濟體亦兼備財政擴張空間。在出口與投資雙雙承壓的情況下,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或將更加有賴于私人消費的持續復蘇。”范力民指出。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盡管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中國經濟韌性依舊。匯豐環球投資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晶表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世界經貿以及地緣政治格局下,中國的施策模式將更傾向于“行穩致遠”。
劉晶認為,以近來一系列結構性改革加速為例,如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民營經濟促進法生效等,都是著眼長遠的政策走向。下半年,匯豐環球投資研究團隊會尤為關注即將出臺的“十五五”規劃,以期洞悉下一步的結構改革方向。
“短期來看,關稅的增加對貿易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負面影響,而中長期則將引發新一輪的產業鏈重塑,以及與之相應的貿易流和投資流變化。”劉晶表示,經貿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
比如,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從美國變成了東盟,而墨西哥則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對美國出口增長迅速的國家,尤其是墨西哥和越南,過去幾年間也吸收了大量的FDI(外商直接投資),與中資企業的全球產業鏈布局息息相關。
劉晶還指出,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價值鏈升級上移的過程,出口商品中的資本品以及中間品比例明顯上升,而且墨西哥和越南等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來自中國的附加值亦明顯增加。
“盡管下一步的全球產業鏈重塑方向尚不明確,大趨勢卻清晰可見:中國制造業繼續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中國企業積極出海、獲取更高附加值并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劉晶認為。
44%全球類企業加碼中國貿易
在經濟全球化持續深化、國際經貿局勢錯綜復雜的當下,全球貿易格局作為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直受到各界的密切關注。
今年4月底至5月初,匯豐集團進行了一項針對性調查,面向全球13個市場的5700多家有國際業務的企業,其中包括上千家中國企業,以了解他們在全球貿易秩序混亂中對未來業務的預期和計劃等。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企業普遍通過調整其貿易策略以應對新的貿易變局,包括重新評估各大市場對其貿易增長的重要性。在計劃增加貿易往來的目標市場中,中國獲受訪企業選擇的比例最高(44%),其次是歐洲(43%)和美國(39%)。
在生產制造方面,中國也受到全球企業的青睞,有四成(40%)受訪企業正在或計劃未來兩年增加在中國的產品制造,該比例僅次于選擇歐洲(45%)的比例。
從區域分布看,亞洲企業選擇增加與中國的貿易往來(54%)和增加在中國制造的比例(52%)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調查進一步印證了亞洲市場間的經貿聯系正在深化,同時亞洲與中東之間的貿易走廊也愈發活躍,而中國依然是世界貿易版圖的重心所在。”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云峰指出。
排版:羅曉霞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