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全球首臺單機容量最大500兆瓦、尺寸最大6.23米的沖擊式水輪機轉輪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哈電電機”)自主研制成功并發運,標志著我國在高水頭、大容量沖擊式水輪機組核心裝備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沖擊式水輪機的水斗式轉輪作為機組核心部件,承擔著將水流動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關鍵作用,堪稱水電機組的“心臟”。作為國內沖擊式機組研制的開拓者,哈電電機先后參與研制了東川電站、秘魯圣加旺等國內外30座電站67臺套機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發制造體系。從水力開發到模型試驗,從結構設計到加工制造,哈電電機在沖擊式機組各環節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扎拉轉輪對結構參數、水力性能及制造工藝的要求極高,代表著當前沖擊式水電機組的最前沿技術水平。哈電電機為扎拉沖擊式機組量身定制了高性能水斗式轉輪。該轉輪由21個精密水斗構成,外徑達6.23米、整輪高度1.34米、重量約80噸,其輪轂鍛件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馬氏體不銹鋼鍛件。這些突破性參數標志著該轉輪在水力性能、高效運行區間和承壓能力方面均實現行業顛覆性提升。
據介紹,科研團隊從機組安全與性能等維度出發,綜合考量水斗與噴嘴的精密匹配、射流直徑與效率的一致性、射流與水斗的相互作用、多噴嘴相鄰射流的干涉效應,以及水斗的剛強度指標等,依托水力發電設備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沖擊式水力試驗臺,創新性地將計算流體力學流動分析、高速攝影與流態觀測技術融合,通過持續優化,最終實現了過流參數的極致化設計。整個研發過程歷時4年攻堅,經歷5次評審。
研發團隊對百余種方案進行系統論證,制造了6個不同設計方向的觀測轉輪和6個性能試驗模型轉輪,經高精度沖擊試驗臺驗證,其最優效率和加權平均效率均刷新世界紀錄。哈電電機組織聯合攻關,采取“化整為零、分散式加工”策略,優化數控程序,使其從38萬條精簡至27萬條,提升車序效率21%、鏜序效率27%。
該轉輪將應用于西藏扎拉水電站,扎拉水電站是國家“藏電外送”骨干工程和世界在建綜合難度最大的沖擊式水電項目,電站裝機2臺全球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500兆瓦沖擊式機組。該機組作為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具有高海拔、高水頭、大容量等技術特點,是服務國家“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戰略的主力機型。
本次,哈電電機成功突破水力設計、材料制備、巨型鍛件、復雜焊接、精密加工、質量管控等全鏈條上的世界級難題,自主研制出全球首臺500兆瓦沖擊式水輪機轉輪,破解了高水頭大容量沖擊式機組的“卡脖子”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