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5%報3534點,創年內收盤新高;深證成指漲0.37%;創業板指漲0.34%。
交易量溫和上升,全天成交1.59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330億元。全市場超2600股上漲。
受訪人士表示,當前A股呈現溫和震蕩走勢,這反映出政策預期和實際經濟復蘇之間正處于博弈階段。若下周市場量能持續放大,滬指有望突破3550點,反之則需防范3530點附近震蕩加劇的風險。在此背景下,建議重點關注政策支持力度所明確的科技成長方向。如AI(人工智能)、新能源車、創新藥等。
指數窄幅震蕩
今日,滬指收漲0.5%報3534.48點,創業板指收漲0.34%報2277.15點,深證成指微漲0.37%。科創50、滬深300、上證50微漲,北證50微跌。
交易量能繼續溫和上升,今日成交額升至1.59萬億元。個股漲跌互現,2603只個股收漲,漲停股52只;2567只個股收跌,跌停股3只。
板塊收漲居多,22個申萬一級行業飄紅。有色金屬板塊漲幅超過2%,海星股份、東方鋯業、盛新鋰能、鋅業股份、中色股份漲停。基礎化工、鋼鐵板塊漲逾1%,森淼科技、上緯新材20cm漲停,北化股份、美邦股份、柳鋼股份漲停。此外,煤炭、交通運輸、環保、醫藥生物、國防軍工等板塊也收漲。
傳媒板塊領跌,電子、輕工制造、公用事業、通信、建筑材料、汽車等板塊微跌。
最近周期板塊與科技板塊表現非常強勢。小禹投資基金經理黎仕禹認為,周期板塊中的稀土方向表現最強;科技方向中則是AI和機器人領域表現突出。稀土方向近期大漲的主要是因為北方稀土業績超預期疊加外部事件(海外公司達成80萬元/噸稀土長期收購協議,而當前國內稀土價格僅僅40萬元/噸,稀土價值重估)。AI大漲也是因為業績超預期疊加外部事件,新易盛業績大超預期,而且H20解禁也刺激國內AI公司搶裝。
壁虎資本基金經理陳雯表示,盡管近期周期性板塊受益于低估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煤炭價格上漲等因素迎來了一波行情,但從長期來看,指數上漲的核心動力仍是科技板塊創新帶來的市場共振。因此,投資者在持倉布局方面可以聚焦半導體與AI算力,防御配置側重高股息藍籌。
環氧丙烷、稀土永磁、化工原料、小金屬概念、鋰礦概念、Kimi概念漲幅均超過2%,稀缺資源、動力電池回收、減肥藥等概念也漲勢不錯。
富士康、混合實現、電子競技、3D玻璃、鈣鈦礦電池概念板塊跌幅均超過1%,輪轂電機、重組蛋白、智能穿戴概念也收跌。
“當前A股市場呈現溫和震蕩格局,周期與科技板塊輪動特征顯著。”格上基金研究員畢夢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弱現實、強預期”組合下,市場在政策托底與經濟數據分化中維持震蕩。板塊方面,有色金屬、鋼鐵等板塊反彈,與大宗商品價格短期波動相關。而傳媒、電子等板塊短期回調,可能與資金獲利回吐有關。
陳雯表示,當前走勢體現政策預期和實際經濟復蘇之間的博弈。從宏觀數據看,半年度GDP增長超預測,但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表現偏弱說明行業盈利并未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中報披露期到來,資金仍會選擇盈利預期好的公司。另外,美聯儲對降息的預期反復無常、地緣政治波動等因素,也帶來了額外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當前A股市場在3500點附近窄幅震蕩的現象。
“當前A股市場整體呈現出震蕩整理、結構分化輪動的格局。”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也向記者分析,宏觀經濟已有回穩跡象,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基調,不斷釋放的政策利好對市場情緒有支撐和提振作用。但國內經濟全面修復需要時間,A股內部企業的盈利修復不均衡,加上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對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壓制。
逢低布局等待輪動
本周A股震蕩走高,滬指成功突破3500點,但進一步上攻仍需更多動力。
青島安值投資高級研究員程天燚表示,當前指數、行業和風格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整體節奏不同步。在當下市場中,存量資金博弈的特征較為明顯,主要以低位行業的輪動為主。因此,對于短期漲幅較大的方向,投資者應謹慎追高 ,更多以逢低布局、等待輪動為主。
龍贏富澤資產董事長童第軼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市場處于“慢牛”換擋期,指數溫和上行,但需警惕外部擾動。持倉上,建議采用“周期資源+科技成長”雙輪驅動模式,短期關注中報行情帶來的機會,中期布局政策與產業共振的方向。下周若量能持續放大,滬指有望突破3550點,反之需防范3530點附近震蕩加劇的風險。
“目前兩市成交量仍待有效釋放,表明資金的入場意愿依舊不強,指數在短期內仍可能出現反復波動。”恒生前海基金認為,短期來看,在存量資金博弈環境下,市場結構性行情或仍將延續。
畢夢姌建議,采取“防御打底、成長進攻”策略,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把握結構性機會。她指出,政策窗口是下周走勢的關鍵變量。7月下旬的政治局會議將釋放下半年經濟政策信號,若財政刺激、產業支持等政策超預期,可能推動市場突破震蕩區間;若不及預期或外部風險加劇,可能回踩3450點支撐。
“如果沒有超預期利好政策或者是外部環境不確定部分消除,A股大體會繼續維持震蕩整理、板塊分化輪動的格局。”袁華明認為,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政策利好引導的領域,二是企業盈利改善的板塊。具體而言,政策支持明確的AI、新能源車、創新藥等科技成長方向,機會相對較多。與此同時,以電力、運營商為代表的高股息資產具備較強防御屬性,是比較好的分散投資方向。另外,適度關注房地產相關政策基調變化對房地產板塊的影響,等待機會。
小禹投資基金經理黎仕禹對記者表示,若沒有外部因素(重大利好或利空事件)影響,市場更傾向于呈現慢牛趨勢,震蕩上漲。從節奏上看,可以概括為“進三退二”,即漲多了就會賣,跌多了就會買,整體“水位”會上漲。總結近期表現強勢的方向,其共同點就是業績超預期疊加外部利好催化。在持倉布局方面,更加看好科技和創新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