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7月22日,丙烯期貨和期權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丙烯期貨首日掛牌PL2601、PL2602等共7個合約。中國證監會、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相關企業等代表共同參加了上市活動。丙烯期貨和期權上市交易,是期貨市場服務化工行業、助力建設制造強國的又一重要舉措。
據悉,首批合約的掛牌基準價為6350元/噸,主力合約PL2601收盤漲幅超4%,站上6600元/噸關口。盤后數據顯示,丙烯期貨首日總成交量4.7萬手,持倉量1.0萬手,成交金額62.4億元。
作為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丙烯具有產業鏈條長、覆蓋企業廣、應用領域寬等特點,其市場穩定與否關乎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也對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近年來,受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影響,丙烯行業發展面臨需求不足、價格波動大等突出問題。在此背景下,丙烯期貨和期權的上市,也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關鍵的風險管理手段。
“我國丙烯產量和消費量均穩居世界第一,對全球產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過,行業正面臨上游產能高速擴張、有效需求不足等諸多挑戰,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李云鵬在上市儀式上表示,丙烯期貨和期權將為產業提供有效的定價參考、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工具,在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丙烯產業的穩健發展注入新動力。
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熊軍介紹,作為化工行業中間產品,丙烯期貨和期權上市后,能夠補齊烯烴產業鏈關鍵環節,與原油、甲醇、聚丙烯等品種形成協調效應,進一步豐富產業鏈相關板塊衍生品類型,為產業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持續增強產業鏈韌性。同時,能夠進一步完善定價機制,助力我國化工產品將“規模優勢”轉化為“定價優勢”,提升能源化工產品定價影響力。
中化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認為,在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丙烯期貨和期權上市對行業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方面,期貨市場為產業鏈提供連續、權威的價格信號,減少傳統定價模式中的信息盲區,并助力基差等貿易模式創新,期貨合約的標準化也將形成全國統一的價格基準;另一方面,丙烯期貨的推出還能貫通‘液化石油氣—丙烯—聚丙烯’的衍生品鏈條,產業企業可利用多維度套保體系將碎片化的商品風險轉化為可量化、可管理的組合頭寸,大幅提升產業鏈抗波動能力。”
“丙烯期貨作為業內期待的品種,對行業的風險規避、成本控制等都有著積極且重要的作用。”丙烯PDH生產工藝代表企業金能化學副總經理伊國勇表示,金能化學作為國內丙烯重要的生產與貿易商,也期望能積極參與其中。“在價格有利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通過期貨市場買入相應的丙烯原料,用于聚丙烯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益。”伊國勇表示,該公司同時也會與有需求的下游客戶一起,對原有的貿易形式進行嘗試與創新,結合下游企業的經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逐步開展基差貿易、含權貿易,進而提高企業銷售效益、增強客戶黏性。
丙烯領域重要生產商東華能源的聚丙烯事業部經理吳勇認為,丙烯期貨、期權的上市填補了產業風險管理的空白環節。吳勇指出,企業借助期貨、期權工具,能夠鎖定丙烯的采購或銷售價格,有效規避現貨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此外,倉單質押、廠庫交割等模式,也為生產型企業開展套期保值和優化成本提供了便利。大宗商品市場受宏觀經濟、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較大,丙烯期貨和期權的上市,豐富了風險管理工具。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為現貨市場定價提供了參考,對產業客戶參與套期保值、完善風控體系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