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散戶太瘋狂!
今日(7月22日)美股盤前,“妖股”Opendoor股價一度暴漲超23%,前一交易日,其股價盤中最高暴漲超120%,一度觸及熔斷,7月以來(截至21日)累計漲幅達502%。
有分析指出,Opendoor股價暴漲的主要推動力或許來自于散戶投資者。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關于Opendoor討論量激增,大量散戶投資者發布了關于Opendoor的持倉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市以來,Opendoor尚未報告過任何一個盈利的財年。對此,有機構提醒風險稱,類似Opendoor等“網紅股”股價的瘋狂表現往往與公司基本面脫節,股價波動性非常大,未來可能出現大幅拋售。
“妖股”狂飆
北京時間7月22日,美股盤前,美國在線房屋即時交易平臺Opendoor股價再度狂飆,一度暴漲超23%。
在前一交易日,Opendoor股價盤中最高暴漲超120%,一度觸及熔斷,暫停交易,最終大幅收漲42%。
若將時間周期拉長,截至21日收盤,Opendoor股價7月累計漲幅已高達502%。
與此同時,Opendoor的成交非常活躍,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周一,Opendoor的股票成交量達到了驚人的19億股,相當于當日美國交易所股票市場全天總交易量的近10%。
美國投資圈內著名的社交媒體平臺Stocktwits總編輯兼社區副總裁Tom Bruni表示,以Stocktwits平臺上與該股票代碼相關的頁面瀏覽量衡量,散戶投資者對Opendoor的興趣在上周一至上周二期間激增了400%。
美東時間7月21日,Opendoor再度被列為Stocktwits上最活躍交易的股票。
另外,在昔日美國“散戶大本營”Reddit論壇的WallStreetBets板塊上,大量散戶投資者發布了自己對Opendoor的持倉截圖。
這一幕不禁讓人聯想到四年前“散戶逼空華爾街”時的場景——當時美國散戶投資者對“Meme股”(網紅股)的瘋狂追逐推動了游戲驛站和AMC等投機性股票的飆漲。
與游戲驛站、AMC當年的情況類似,Opendoor也被華爾街機構大舉做空。根據S3 Partners匯編的數據,該股的做空頭寸約占流通股的比例達24%。
公開資料顯示,Opendoor 是一家住宅房地產交易電商平臺。公司致力于通過軟件、數據科學、產品設計和運營優勢,為買家和賣家提供數字化、按需定制的交易體驗。
自2020年12月上市以來,Opendoor尚未報告過任何一個盈利的財年,股價亦持續下跌,今年6月份,其股價一度跌至0.51美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Opendoor在1個多月前剛剛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因其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為此,公司于6月6日宣布將尋求股東批準進行“反向拆股”,以抬高股價以符合上市標準。
為何如此瘋狂?
更瘋狂的場面發生在期權市場上,Opendoor的看漲期權交易量周一超過了200萬份,遠超該公司歷史上的任何一天,并且創下了今年以來美國個股中第三高的看漲期權日交易總量。
這種買入看漲期權的集中行為反映了投機者對短期暴漲的強烈預期。
復盤OpenDoor股價暴漲的全過程,其“導火索”來自于,多倫多對沖基金EMJ Capital創始人Eric Jackson在社交平臺上發表的一系列買入建議。
Jackson表示,他看好這只股票,并預計Opendoor在一兩年內股價可能超過80美元。他正密切關注該公司8月初即將發布的財報,并期待公司能夠首次實現正向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這將成為Opendoor轉型成“真正成長股”的重要里程碑。
Jackson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我并不認為Opendoor是‘Meme股’,我認為它是一家有實際業務的公司。”他透露,EMJ的人工智能模型幾周前便已關注到Opendoor,并認為它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他拒絕透露是否在周一賣出了持股,但表示其倉位僅占流通股本的一小部分。
金融教授Derek Horstmeyer指出,Opendoor的確呈現出典型迷因股的特征:“該股高空頭比例、近年股價持續下跌、大量Reddit投機以及激進投資者的介入,這些正是當年GME爆發前的四大要素。”
OpenDoor股價的暴漲帶動了其他“Meme股”大漲,包括固態電池制造商QuantumScape在過去一個月股價大漲近200%,以及加密貨幣挖礦業者Bit Mining同期間大漲87%。
很顯然,“Meme股”被資金爆炒的背后暗藏著巨大風險。不少業內人士提醒,類似Opendoor等網紅股近來的瘋狂表現往往與公司基本面脫節。
Miller Tabak + Co. 的首席策略師Matt Maley表示:“美股散戶投資者正在像1999年那樣狂歡,新‘Meme股’股價的走勢讓人非常容易聯想到我們在1999年看到的情景。Opendoor的走勢只是其中最戲劇性的。”
高盛衍生品策略師則指出,目前正在感受到“2021年的氛圍”,因為市場顯得非常“追漲”:看漲期權交易量占總市場交易量的近70%,自2021年“Meme股”熱潮以來,這一比例從未如此之高。
Bokeh Capital Partners首席投資長金?福雷斯特(Kim Forrest)表示,這類“Meme股”的暴漲總是會消退,“每一筆賣出交易,背后都有一個買方,但當買方不再,價格就會下跌”。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