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未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知名投資人陳天橋近日罕見針對腦機接口投資發聲。他表示,腦機接口等硬核科創領域發展需要耐心資本,不要沿用過去互聯網投資的套路。
陳天橋自創辦天橋腦科學研究院以來,專注于腦科學領域投資。4年前,他開始重倉加碼腦機接口技術的投資,投資了當時中國最早開始做侵入式腦機接口的企業——上海腦虎科技。
陳天橋表示,中國腦機接口經歷過去4年的發展,已經吸引了一批國資、社會資本和頭部投資人出手,融資金額越來越大,接連產生高影響力的成果,令人欣喜。而上海更是接連推出腦機接口行動計劃,未來產業聚集區等重大舉措,成為全球腦機接口的科技中心。
今年早些時候,上海階梯醫療宣布了一輪高達3.5億元的B輪融資,該公司隨后宣布了啟動中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另一家位于杭州的腦機接口公司強腦科技累計融資也超2億美元。這些巨額融資大幅推動了腦機接口企業的估值。
對此,陳天橋直言:“不要把腦機接口只當作賺錢的風口。”他強調,硬科技創新無法用互聯網行業的短周期、快回報模式來衡量。“如果仍然用互聯網投資那套做法,需要對賭,需要馬上拿證,需要立刻產生收入,需要馬上上市,這種投資對于真正的科創企業會是一個雙輸的結果。”
他認為,科創領域亟需“有長遠眼光的耐心資本”,為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幫助企業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落地,穿越技術驗證和市場培育的漫長周期。
他以馬斯克的腦機接口Neuralink為例稱:“這家公司成立8年的公司直到最近才有收入,但這絲毫不妨礙它成為全球知名的超級獨角獸。”
今年5月,Neuralink獲得了最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43億美元。Neralink是目前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估值最高的企業。
陳天橋坦言,腦虎科技創立時的目標就是要做中國的Neuralink,進而趕超Neuralink。“當時很多投資人雖然感興趣,但一聽到產出期要10年以上,都打了退堂鼓。”他表示,“但我告訴創始人陶虎,10年也來不及做出來,可能需要20年甚至30年時間,但資本需要有這個耐心。”
腦虎科技創始人陶虎是中國科學家創業的典型,他曾任職于中科院微系統所。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就在不久前,陶虎辭去了中科院的職務,全身心投入腦虎科技的創業當中。
陳天橋高度評價了陶虎的選擇。“他幾乎是創業公司中極少數下定決心辭去奮斗了半輩子、且位于象牙塔尖的科研職位,自斷后路,全職投身腦機接口創業的科學家。”他表示。
近期,腦虎科技在實時漢語言解碼和運動解碼領域取得技術突破,并獲得了國際科學頂刊《自然》雜志的關注。陳天橋表示:“這些技術突破的難度不亞于任何一次Neuralink的技術突破,價值更是遠大于獲得某個設備的批文。”
陳天橋指出,科學家創業,需要的不僅是資金支持,更需要系統的創新生態和技術平臺。“我們將組建世界一流的腦電大模型、腦電解碼算法和數據團隊,用人工智能最新技術賦能腦機接口,并鼓勵腦虎科技與Neuralink直接競爭,大膽探索視覺重建、記憶下載等終極任務。”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