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能,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7月24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下稱《意見》),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源頭活水”,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央行持續優化資源配置,金融資源加快向涉農領域傾斜。截至2024年3月末,涉農貸款余額52.9萬億元,同比增長8.4%。
《意見》明確將加大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包括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信貸資源傾斜,支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
為加強政策保障,《意見》提出,綜合運用貨幣、信貸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小微、綠色專項金融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債券,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資金投放。
央行明確,將加強與各部門的協同配合,聚焦服務農村改革,用改革的方法提升金融支農效能,及時總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加強統計監測與考核評估,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信貸資源傾斜
《意見》提出,要加大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具體來說:
一是增強糧食安全金融保障,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信貸資源傾斜,深化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金融服務,加強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金融供給。
二是持續鞏固拓展金融幫扶成果,繼續落實差異化金融支持政策,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持續提升定點幫扶質效,優化聯農帶農金融支持模式,積極謀劃過渡期后的金融幫扶機制。
三是深化鄉村富民產業金融服務,拓寬抵押擔保方式,創新鄉村“土特產”融資模式和專屬金融產品,推廣“一鏈一策”金融服務模式,豐富債券、理財等金融產品供給,支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四是提升鄉村建設金融服務水平,通過投貸聯動、組建銀團、項目打捆打包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資方案,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因地制宜提供債券融資、股權投資、基金信托、融資租賃等綜合性融資服務,支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五是強化金融賦能鄉村治理質效,增強“農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務供給,用好信貸市場服務平臺,賦能數字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水平。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債券
本次《意見》強調,要健全金融服務農村改革體制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農業設施和畜禽活體的確權頒證、抵押登記等管理制度,擴大抵押融資覆蓋面,推動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強化金融機構授信用信管理,優化完善金融供給機制。
《意見》還提出,加強政策保障和組織推動,綜合運用貨幣、信貸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小微、綠色專項金融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債券,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資金投放。強化風險補償、貸款貼息、激勵獎補等方式運用,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揮增信功能,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融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債券”。據大公國際統計,自2018年鄉村振興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以來至2025年2月28日,鄉村振興債券累計發行699只,累計發行規模5025.26億元。
“發展鄉村振興債券是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的重要體現。”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汪小亞近日發文指出,近年來,鄉村振興債券發行速度不斷加快,產品不斷豐富,服務鄉村振興效能不斷提升。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債券發行和運用,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建議加快完善發行和交易規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鄉村振興債券考核評價機制。
排版:汪云鵬
校對:王朝全